歐元匯率持續下跌 中國出口受挫
發布日期:2013-07-08 13:48
來源:未知
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,歐元匯率下跌勢必影響中國出口貿易
7月12日,穆迪宣布,將意大利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3下調兩個等級至BAA2,評級展望維持在負面,并暗示未來可能進一步下調該國主權信用評級。此舉令市場信心受挫,歐元匯率再次跌破1.22關口,歐元對美元匯率創兩年來新低。
受其影響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也進入“速降通道”。7月10日,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,1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7.7759元,這是近10年來歐元對人民幣匯率首次突破“7.8”關口。7月13日,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上看到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7.7441,再創新低。
對此,安邦咨詢研究員表示,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,歐元匯率下跌將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,而中國的外需將首當其沖,因為歐洲需求減少勢必影響中國出口。同時,歐元匯率下跌相對抬升了人民幣的價值,這將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。
歐元匯率一路走低
今年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一路下跌,已逐漸跌破“8.0”、“7.9”和“7.8”3個重要關口。
1月8日,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兩天逼近8.0關口,創2002年6月以來的新低;5月23日,西班牙銀行業危機進一步發酵,歐元匯率10年來首次破8,再創歷史新低;此后,歐元走勢繼續下滑,5月30日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跌266個基點至7.8922,一舉跌破了7.9關口;7月10日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首次突破“7.8”關口。
中國銀行(2.87,-0.02,-0.69%)相關人士表示,目前,歐洲經濟發展仍存在諸多不利因素。雖然歐元集團就西班牙銀行業救助細節問題已達成協議,第一筆資金有望在7月底前撥付,但是,投資者的避險情緒仍在升溫。
業內專家認為,自歐洲央行本月初宣布降息以來,歐元區經濟尚未有復蘇跡象,歐洲經濟仍不樂觀,歐元將進一步“疲軟”。
中國對歐出口低迷
數據顯示,中國對歐盟的年出口額達3000多億美元。其中,浙江省對歐盟的年出口額約為550多億美元。
歐元匯率一路下跌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從浙江企業的反應可窺一斑。
7月13日,浙江外貿半年報出爐。統計顯示,今年上半年,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496.5億美元,同比增長3.5%,低于全國平均增速4.5個百分點。從數據來看,今年,浙江對歐盟出口持續維持負增長態勢,上半年出口248.1億美元,同比下降6.8%。但與此同時,浙江對美國、俄羅斯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3.6%和14.1%。
7月14日,從事電器出口的浙江企業老板周華林來京洽談生意,記者采訪了他。
“現在每天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匯率,而且是帶著緊張的心情看匯率變化。這是因為,匯率變化直接影響進出口貿易,每一個基點的變化都影響企業進出的賬款,如果匯率劇烈波動,不僅影響企業生存,還可能致使企業倒閉。”周華林如是告訴記者。
周華林認為,中國出口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。歐元匯率下跌,直接蠶食企業的利潤空間,匯率下降多少,企業利潤就損失多少。“歐元匯率下跌的后果不單是在結算方面影響企業利潤,更可怕的是訂單會隨之減少。公司現在對歐洲的出口一落千丈,對意大利的訂單幾乎是空白,對法國的出口業務量也已大幅下滑。”
周華林憂心忡忡地說:“歐債危機愈演愈烈,今年下半年,歐盟市場不會有實質性轉變,需求不足在短時期內難以得到有效緩解。目前,企業舉步維艱。”
為應對歐元匯率下跌帶來的損失,周華林不僅與歐洲企業討價還價,還開始使用美元結算。這種無奈之舉,在浙江企業中已很普遍。
外貿企業須緊盯外匯防風險
要消除外貿企業對匯率跌宕起伏的擔憂,國家必須完善現有的匯率機制。”周華林說。
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、國際金融系主任張碧瓊認為,中國匯率改革是一項長期工作,要在穩定的前提下逐漸引入市場機制。一方面,要尊重市場的選擇,尊重匯率波動的規律,另一方面,要適當監管,防止匯率波動過大給中國經濟帶來沖擊。
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最新發布的《2012第二季度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走勢分析》報告也顯示,在目前內需不振、外需下滑的情況下,中國應該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,適度擴大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波動幅度,逐步減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過度依賴,從而減少人民幣對非美貨幣的大幅波動,這對穩定中國對外貿易具有重要意義。
但從長期來看,人民幣匯率仍需保持彈性。“匯率的雙向波動是正常的。”張碧瓊說,央行擴大匯率的波動幅度表明匯率在一定區間內波動的政策意圖,這種上下波動的趨勢將會繼續。
必須一提的是,匯率彈性增加,則意味著外匯風險增加,這對從事國際貿易、國際投資業務的企業來說,無疑將是一種挑戰。在未來經營中,外貿企業必須緊盯外匯,及時調整和制定更加符合匯率波動規律的外匯策略,以規避外匯交易風險。
7月12日,穆迪宣布,將意大利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3下調兩個等級至BAA2,評級展望維持在負面,并暗示未來可能進一步下調該國主權信用評級。此舉令市場信心受挫,歐元匯率再次跌破1.22關口,歐元對美元匯率創兩年來新低。
受其影響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也進入“速降通道”。7月10日,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,1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7.7759元,這是近10年來歐元對人民幣匯率首次突破“7.8”關口。7月13日,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上看到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7.7441,再創新低。
對此,安邦咨詢研究員表示,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,歐元匯率下跌將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,而中國的外需將首當其沖,因為歐洲需求減少勢必影響中國出口。同時,歐元匯率下跌相對抬升了人民幣的價值,這將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。
歐元匯率一路走低
今年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一路下跌,已逐漸跌破“8.0”、“7.9”和“7.8”3個重要關口。
1月8日,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兩天逼近8.0關口,創2002年6月以來的新低;5月23日,西班牙銀行業危機進一步發酵,歐元匯率10年來首次破8,再創歷史新低;此后,歐元走勢繼續下滑,5月30日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跌266個基點至7.8922,一舉跌破了7.9關口;7月10日,歐元對人民幣匯率首次突破“7.8”關口。
中國銀行(2.87,-0.02,-0.69%)相關人士表示,目前,歐洲經濟發展仍存在諸多不利因素。雖然歐元集團就西班牙銀行業救助細節問題已達成協議,第一筆資金有望在7月底前撥付,但是,投資者的避險情緒仍在升溫。
業內專家認為,自歐洲央行本月初宣布降息以來,歐元區經濟尚未有復蘇跡象,歐洲經濟仍不樂觀,歐元將進一步“疲軟”。
中國對歐出口低迷
數據顯示,中國對歐盟的年出口額達3000多億美元。其中,浙江省對歐盟的年出口額約為550多億美元。
歐元匯率一路下跌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從浙江企業的反應可窺一斑。
7月13日,浙江外貿半年報出爐。統計顯示,今年上半年,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496.5億美元,同比增長3.5%,低于全國平均增速4.5個百分點。從數據來看,今年,浙江對歐盟出口持續維持負增長態勢,上半年出口248.1億美元,同比下降6.8%。但與此同時,浙江對美國、俄羅斯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3.6%和14.1%。
7月14日,從事電器出口的浙江企業老板周華林來京洽談生意,記者采訪了他。
“現在每天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匯率,而且是帶著緊張的心情看匯率變化。這是因為,匯率變化直接影響進出口貿易,每一個基點的變化都影響企業進出的賬款,如果匯率劇烈波動,不僅影響企業生存,還可能致使企業倒閉。”周華林如是告訴記者。
周華林認為,中國出口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。歐元匯率下跌,直接蠶食企業的利潤空間,匯率下降多少,企業利潤就損失多少。“歐元匯率下跌的后果不單是在結算方面影響企業利潤,更可怕的是訂單會隨之減少。公司現在對歐洲的出口一落千丈,對意大利的訂單幾乎是空白,對法國的出口業務量也已大幅下滑。”
周華林憂心忡忡地說:“歐債危機愈演愈烈,今年下半年,歐盟市場不會有實質性轉變,需求不足在短時期內難以得到有效緩解。目前,企業舉步維艱。”
為應對歐元匯率下跌帶來的損失,周華林不僅與歐洲企業討價還價,還開始使用美元結算。這種無奈之舉,在浙江企業中已很普遍。
外貿企業須緊盯外匯防風險
要消除外貿企業對匯率跌宕起伏的擔憂,國家必須完善現有的匯率機制。”周華林說。
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、國際金融系主任張碧瓊認為,中國匯率改革是一項長期工作,要在穩定的前提下逐漸引入市場機制。一方面,要尊重市場的選擇,尊重匯率波動的規律,另一方面,要適當監管,防止匯率波動過大給中國經濟帶來沖擊。
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最新發布的《2012第二季度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走勢分析》報告也顯示,在目前內需不振、外需下滑的情況下,中國應該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,適度擴大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波動幅度,逐步減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過度依賴,從而減少人民幣對非美貨幣的大幅波動,這對穩定中國對外貿易具有重要意義。
但從長期來看,人民幣匯率仍需保持彈性。“匯率的雙向波動是正常的。”張碧瓊說,央行擴大匯率的波動幅度表明匯率在一定區間內波動的政策意圖,這種上下波動的趨勢將會繼續。
必須一提的是,匯率彈性增加,則意味著外匯風險增加,這對從事國際貿易、國際投資業務的企業來說,無疑將是一種挑戰。在未來經營中,外貿企業必須緊盯外匯,及時調整和制定更加符合匯率波動規律的外匯策略,以規避外匯交易風險。